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網站功能選單

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

首頁>儒學思想>認識儒學>儒家的倫理思想
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

儒家倫理的最高理想:和

儒家倫理的適用範圍,從親親、仁民,到愛物。前二者主要就是儒家的五倫關係。親親包含父子、夫婦、兄弟等關係;仁民主要有君臣、朋友等關係。儒家在倫理上很重視「安位」、「安命」、「正名」的思想。這個概念就是《大學》「知止」的思想。《大學》說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」、「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」、「詩云:『邦畿千里,惟民所止』。詩云:『緡蠻黃鳥,止于丘隅。』子曰:『於止,知其所止,可以人而不如鳥乎?』詩云:『穆穆文王,於緝熙敬止。』為人君,止於仁;為人臣,止於敬;為人子,止於孝;為人父,止於慈;與國人交,止於信」。
每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一定有其不同的角色扮演。在公司可能是董事長下的經理,也是科長的上司;在家是父親的兒子,是兒子的父親,可能同時有兄或弟的角色。所以在不同的地點、時間,我們可能都扮演不同的角色。當父親的時候要對子女慈愛,在對父母的時候要孝順,切勿顛倒錯亂,造成倫理、道德次序的顛倒。唯有如此,方能人人安其位,遂其生,盡其性。意即,要清楚自己在不同時間、空間所扮演的角色,唯有依自己地位來行事,才能名正言順,理與事都能圓滿,充分表現人的善性。
另外,知其所止之「止」,有莊子〈人間世〉「無所逃於天地之間」之「不可逃」與「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」之「安命」。人唯有安於自己的命,無怨無悔於自己的角色,不逃脫不逃避,方能突破生命的困境,進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。否則為人父者不好好承擔養育、教育的責任,成天遊手好閒,怨天尤人,如此家庭不像個家庭,子必然不像個子,妻不像個妻,家庭必然失和。
《中庸》上說,當當人人皆安其位,盡其性,表現出來必然是「和諧」,生生不已,每一個人都能夠和樂的生活,發揮生命的價值;反之,必然是雜亂無章,全無生機。所以儒家倫理可以說以「和」為最高的理想,以「和為貴」。而這個理想之完成必須大家皆回到人人本具的天性之「理」,以及恢復先聖所制訂的至善之「禮」。唯有知禮、合理,才能發而皆中節,舉手投足,喜怒哀樂,都恰到好處。而儒家的「和」,不僅僅只限於人我關係,其必然會擴充到萬物身上,也就是「愛物」。

撰稿人:謝居憲,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後研究
    網站滿意度調整